您好,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

全国服务热线15353683894

新闻资讯NEWS

守护河道清澈水源,共建美好家园

发布时间:2025-08-06人气:47

守护河道清澈水源,共建美好家园——致全社会的一封倡议书

河道是城市的“血脉”,是自然的“馈赠”,更是我们共同的家园。它不仅承载着生态系统的平衡,更与我们的生活质量、文化记忆、子孙后代的福祉息息相关。然而,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,生活污水直排、工业废水偷排、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,让许多河道失去了往日的清澈,沦为“黑臭河”“垃圾河”。守护河道清澈,需要你我携手,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行动者”,共同绘就“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”的美好画卷。


一、为何要守护河道?——它的价值远超你的想象

河道不仅是“景观带”,更是“生命链”:

  • 生态屏障:健康的河道能净化水质(每公顷湿地每年可净化100吨氮磷污染物)、调节气候(水域周边温度比城市低2-3℃)、维持生物多样性(为鱼类、鸟类提供栖息地);

  • 民生福祉:它是居民休闲的“后花园”(如上海苏州河、杭州拱宸桥河畔成为市民打卡地)、文化的“活化石”(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与乡愁);

  • 经济引擎:清澈的河道能提升周边房产价值(研究显示,滨水住宅溢价率可达15%-30%)、促进文旅发展(如成都锦江绿道年吸引游客超2000万人次)。

失去清澈的河道,失去的不仅是风景,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根基。


二、河道污染的主要“元凶”——我们身边的隐患

河道污染并非“天灾”,而是“人祸”,主要源于:

  • 生活污水直排:老旧小区管网破损、餐饮门店“下水道乱接”,导致粪便污水、油污直接流入河道;

  • 工业废水偷排:小微企业为降低成本,将含重金属、化学药剂的废水通过暗管排入河道;

  • 农业面源污染:农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,经雨水冲刷流入河道(占河流总氮磷输入的60%以上);

  • 垃圾随意丢弃:沿岸居民倾倒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,堵塞河道并分解产生有毒物质;

  • 生态破坏:硬质驳岸(水泥护坡)切断水陆生态联系,过度捕捞、电鱼破坏生物链。


三、如何守护?——全民参与的“守护指南”

(一)政府:筑牢制度与技术“双防线”

  1. 源头管控

    • 推进“污水零直排区”建设,全面排查管网“病害”,实现生活污水“应接尽接”;

    • 强化工业监管,对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,严惩偷排漏排(如浙江“环保码”制度,企业排污数据实时公开);

    • 推广绿色农业,补贴测土配方施肥、有机肥替代,减少农田面源污染。

  2. 生态修复

    • 实施“河道清淤+生态护岸”工程,用植草沟、生态袋替代硬质驳岸,恢复自然水文条件;

    • 种植“水下森林”(沉水植物如苦草、狐尾藻),构建“沉水植物-浮游动物-鱼类”的生态链;

    • 开展“增殖放流”,补充土著鱼类(如鲫鱼、鲤鱼),抑制藻类过度繁殖。

  3. 长效管理

    • 建立“智慧河道”平台,通过水质传感器、无人机巡检实时监控,发现污染立即溯源;

    • 落实“河长制”,明确市、区、街道三级河长职责,将河道水质纳入绩效考核;

    • 推行“河道认养”制度,鼓励社区、企业认领河道,参与日常保洁。

(二)企业:扛起社会责任“绿色担当”

  • 工业企业:严格执行环保标准,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(如电镀企业采用膜处理工艺,实现废水循环利用);

  • 商贸企业: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(如餐厅推广“无塑包装”),规范餐厨垃圾收运(交由专业公司处理);

  • 科技企业:研发低成本治污技术(如高效除磷药剂、生物滤池),助力中小河道治理;

  • 建筑企业: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,禁止直接排入河道;建筑垃圾定点清运,杜绝随意倾倒。

(三)公众:从“点滴行动”到“习惯养成”

  • 家庭篇

    • 厨房废水:安装油水分离器,避免油污直排;

    • 卫生间:使用节水器具(如节水马桶),减少污水排放;

    • 垃圾分类:将厨余垃圾投入专用桶(避免混入下水道),其他垃圾定时定点投放。

  • 社区篇

    • 组织“河道清洁日”,定期清理沿岸垃圾;

    • 设立“河道监督岗”,发现偷排、乱扔垃圾行为及时举报(拨打12369环保热线);

    • 开展“护河课堂”,普及河道保护知识(如“为什么不能往河道倒剩菜?”)。

  • 个人篇

    • 不向河道扔垃圾、倒污水,不破坏沿岸植被;

    • 参与“河道放流”公益活动(选择本地鱼种,避免外来物种入侵);

    • 用镜头记录河道变化,传播“护河故事”(如拍摄“我家门前的河”短视频,传递正能量)。


四、案例见证:守护河道的“成功密码”

  • 上海苏州河:曾因工业污染沦为“黑臭河”,通过“截污纳管+生态修复+智慧监管”,40年持续治理,如今水质稳定达Ⅳ类,沿岸建成20公里“生活秀带”,成为市民“家门口的公园”。

  • 浙江“五水共治”:全省3万条河道“摘帽”黑臭,通过“河长制+公众监督”,2023年地表水优良率达98.1%,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增长25%。

  • 成都锦江:从“臭水沟”到“景观河”,通过生态驳岸改造、夜航游船开发,年吸引游客超5000万人次,成为“公园城市”的生态名片。


结语:每一份努力,都为河道注入希望

河道的清澈,不是“一个人的战斗”,而是“千万人的接力”。当我们拧开水龙头时,想想河道是否清澈;当我们丢弃垃圾时,想想它是否会流入河道;当我们享受河景时,想想如何让它更美丽。

守护河道,就是守护我们的“母亲河”;共建家园,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“诗与远方”。让我们携手同行,用行动诠释责任,用热爱浇灌希望,让每一条河道都成为“流动的风景线”,让每一个家园都浸润在“清水绿岸”的幸福里!

标签:

陕西盈源瑞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15353683894

微信咨询
陕西盈源瑞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
返回顶部